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90万家社会组织,覆盖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是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做好2025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发挥决策智囊作用。社会组织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类社会组织,汇聚了一大批资深专家学者。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智库优势和协商作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组织按照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开展实地走访、座谈研讨、文献调研等方式,提出一系列高质量调查研究报告和建言咨政成果,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社会公益作用。一般来讲,社会组织是非赢利性组织,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可以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新格局。制定相关措施,倡导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带动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倡导鼓励社会组织加强合作联动与互动交流,抓好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优势互补的共赢局面。
发挥科普宣传作用。社会组织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自愿组成的非政府组织,他们更多的是面向社会面向普通群众,因此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具有普遍意义,能落地、可推广、可复制。应制定相关措施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理念公益宣传培训活动,打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环保公益品牌,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